這篇文章想寫給正要迎接第一個寶寶的懷孕媽媽們!

昨天,小屁正式滿四個月了,

我覺得對媽媽來說,這是第一個里程碑。

滿四個月,剛好也就是她會翻身以及開始吃副食品的日子,

而我也知道,這兩件事情將會開始改變我們的生活,

所以決定在這個時間點,寫下我的育兒筆記。

 

這四個月是怎麼過的呢?

大致上來說,第一個月在月子中心度過,

通常也是身體的恢復期,沒有太多的體力去專注在過多的事情上面,

大概唯一每天掛心的,就是小寶寶的奶量。

 

第二個月回到家中,是屬於混亂期,

不管是照顧孩子的手忙腳亂、寶寶晚上不睡覺的亂、家人意見很多的亂...等,

都是媽媽在適應一個新的生活。

而且這時候身體還沒有完全的恢復,產後該瘦的也還沒瘦回來,

對媽媽們來說,是一個心力交瘁的時期。

 

第三到第四個月,我認為是上軌道期,

經過了一個月的混仗,總算也抓到一點頭緒,

加上體力的恢復,慢慢把自己的生活推上軌道,

或許已經可以出門,參加一點團體活動,

或是能夠逛逛街,採買一些需要的東西。

(而不是永遠只能用網購看螢幕下單,對於看到真實商品,媽馬感動~)

除了自己的得心應手,小寶寶也在進步,

可能會發出一點聲音、對玩具產生興趣,

作息也可能建立起一個規律,(當然,還是常常不按牌理出牌)

媽媽也會感覺到跟小寶寶能夠互動,從中開始有一些成就感了。

 

如果你是剛開始進入混亂的生活,請記得不要對任何事情氣餒,

一定會漸入佳境的。

 

要說我這段時間學到了甚麼,除了鎖鎖碎碎的媽媽經,

我覺得有一件事情很重要,就是跟著寶寶一起"慢活"

這句話一聽起來,會覺得很荒唐可笑,

新手媽媽有哪一刻不是急著把事情做完、速速弄好的嗎?

怎麼可能會慢活,新手媽媽跟慢活真的是一點兒也搭不上關係。

 

是阿,做事要快狠準,因為新手媽媽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餵奶、換尿布、做家事、甚至自己洗澡上廁所都走一個以秒計費,

但我想說的是一個慢慢來的心境

其實小寶寶都不急,急的都是老木的心

 

我在有孩子以前,也是個忙碌上班族,每天開會做報告,一件事做完接著一件。

所以我的心中,總盤算著效率,盤算著"priority"是甚麼。

直到我生了小孩,我也以為生活可以這樣規劃,

結果呢? 換來了又急又苦的我,

小寶寶該睡覺的時候不睡覺,花了好久的時間哄她,她不睡就是不睡,

反而我的心中不斷想著,本來要洗的衣服、要消毒的奶瓶都沒處理。

這對我來說真是當頭棒喝,

人生開始沒辦法跟著規畫走了,事情不再是我想怎樣就怎樣了。

 

我開始學著一種 小寶寶的慢活。

配合她的作息,如果她晚上真的不睡覺,就不要掛念著"現在應該要睡了"的想法

乾脆陪她動一動、玩一玩,放點音樂,找點事情做,

如果因為照顧孩子而耽誤了應該要做的家事,就算了吧,

垃圾可以明天再倒、家事可以晚點做,

不必拘泥每四個小時吃一餐的作息,可以把四小時當作一個概念而不是必然。

別人可能會給予很多建議,但是當事情無法如預期發展,就放自己一馬隨風去吧。

以前對事情規劃斤斤計較的我,學會放下。

唯有放下,才會感受到一種心靜

而心靜了,做起事來不慌不忙,小寶寶也是會感受到媽媽的從容、而比較少大吵大鬧的喔!

 

之所以有這樣的心得,

因為我剛開始帶小屁寶時,常常哄睡到深夜(四五點那種),

已經經歷了數小時還不能哄睡,媽媽也很精疲力盡,

心裡又累又難過,很沮喪的覺得怎麼會這樣?

而且已經這麼晚了,自己一個人待在客廳裡覺得很慌張,不知該如何,

甚至都要哭了出來,

慢慢的,我才知道自己要冷靜、從容、放輕鬆,順其自然,

接受發生的事情再慢慢地改善它,才能一步步變好!

 

除了慢活的態度,還是有一些更加務實的建議給跟我一樣的媽媽們,

1. 建立一套媽&寶都習慣的作息方式:

許多媽媽們都會分享作息表,例如幾點睡、幾點餵等等,

雖然可以好好參考一下別人的方法,

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還是要跟小寶寶相處一陣子以後,

慢慢去了解她的習慣,然後建立一些固定的作法,

小寶寶會隨著月齡增長而作息有所改變,適度的調整也是需要的。

可以先從起床、午睡、洗澡、晚上睡覺等幾個時間點做起,

例如我們都是8-9點起床,大約11點會午休,

下午5-6點給寶寶洗澡,8-9點開始哄睡,睡覺時間介於10-12點間。

有時候晚上會起床,可能是4點或5-6點,但喝完奶很快就會再睡覺。

媽媽先有一點概念,依照家人的作息習慣,例如爸爸幾點起床、回家、家人睡覺時間等,

抓住幾個時間點,其他的部分不要太強求,自己的生活會比較有方向,

不會隨著照顧寶寶的混亂而自己覺得生活日夜顛倒、毫無頭緒。

 

2. 找事情讓小寶寶做,試著找出與寶寶互動的方法:

一開始我以為那麼小的孩子並不需要陪他玩,或是讓他做甚麼,

結果在我們使用了搖椅、音樂搖鈴、故事機等等物品以後,

發現小寶寶是需要有事做的! 當然是很簡單的事~

起初在家帶小孩,跟他兩個人相處一整天只有吃跟睡,

不只自己累,小寶寶也無聊死了,容易哭鬧~

後來使用了一些育兒用品,發現他也會對這些東西有興趣,

他會在搖椅上快樂地看著玩具,(搖椅推薦請看: http://irisbobo.pixnet.net/blog/post/347525057-fpchair)

他會靜下來聆聽音樂搖鈴,

他會對故事機的聲音有回應,

或者是安撫奶嘴、玩具、費雪海馬或長頸鹿、圖卡......都是新生寶寶可以嘗試的。

(安撫奶嘴推薦: http://irisbobo.pixnet.net/blog/post/347697908-usbaby01)

而這一切都可以分散他的注意力,也可以幫媽媽爭取一點自己的時間,

起初我連吃飯都沒辦法,必須一直抱她,

後來她可以自己坐在搖椅上看東看西,讓我吃頓飯。

所以可以多嘗試一些不錯的育兒用品,可能過一陣子會比較沒興趣,但總會有幫助!

 

#運用各種育兒用品分散自己的辛勞

toy.jpg

 

再來是建議爸爸媽媽要學習如何跟小寶寶互動

我們會以為小寶寶甚麼都不懂,無法溝通就不知道怎麼互動,

其實可以試著幫她做做體操、按摩、抖抖手抖抖腳(我家這個喜歡腳腳轉來轉去,秒不哭),

除了跟她講話也可以唱歌,(讓她練習聽到晚安曲就會睡覺)

在小屁寶滿三個月後我還報名了媽媽寶寶瑜珈,

學習可以跟小寶寶一起做的運動,媽媽運動,寶寶也運動喔!

而且做完瑜珈後,每次都可以睡超好~(這不就是媽媽的渴望嗎)

多增加互動,越可以管理她的情緒,也就能在哭鬧時安撫她

 

更大一點的寶寶(3個月以後吧),甚至對大人的事物開始產生興趣,

我就讓他跟我一起做事,

我拿著便當吃飯給他看、我吹頭髮給他看、我帶著他去曬衣服,

他都乖乖看著,不會吵鬧。

這招不是每次都有用,但總是值得一試喔!

 

3. 產後減重很重要,但不要急

除了一些神級的辣媽,在生產後兩三個月不但回到原本的體重、甚至更瘦,

大部分的正常媽媽產後都會在身上留下不少肉,

人家說產後的減肥黃金期6個月,也無形中創造了"一定要趕快瘦下來"的壓力,

其實產後減重就是"減肥",一樣要給身體一些時間

我們的身體花了10個月變胖,也應該花同樣的時間瘦回來,

剛生完會水腫,需要幾個禮拜消下來,

接下來身體的運作會慢慢調整,加上如果餵母奶,會慢慢變瘦,

但不會很神奇的突然消風,還是必須少吃多運動。

了解了這些,心情就會輕鬆許多,

不然每天看著那些神奇的媽媽部落客,才生產完兩三天就可以瘦不啦嘰的跟寶寶合照,

自己都要崩潰了,可以試著把時間的目標設定長一點,(至少設定6個月-1年的時間吧!)

但要定期有所進度,只要每個禮拜進步一點,累積的力量就很大

 

不少媽媽是因為產後的身材走樣造成產後憂鬱症,(或者,這是其中一個原因)

我也承認瘦不下來的時期真的很煎熬,(疑,我就正在經歷中)

但因為餵母乳還有照顧小孩,要認真減肥實在太困難,

瘦下來很重要,變美以後更有自信、也更有人緣,

但要記住這是一場長期抗戰,不要在前三個月就逼死自己。

 

減重的時候,關於吃的部分,前一個月應該會吃月子餐,

月子餐如果不是特別客製化(例如有月嫂),雖然有營養師調配,

但還是不一定符合全部的人,如果不適合,不要勉強自己,

我在產後第四周得了非常嚴重的腸胃炎,病了快一個月,

生病原因很多,但月子餐太油膩也是其一。

我平常並沒有吃這麼油膩,所以突然吃得又油又補,腸胃不習慣。

自己還是最了解自己的體質,不適合的東西就拒絕。

吃完月子餐以後,盡量以"健康飲食"為概念,多吃蔬菜和蛋白質

可以想著"為了小寶寶我要更健康",就會產生動力!

 

運動的部分,也需要花點心思,請記得要等身體恢復了再做!

不妨固定找出一點時間運動,也可以安排瑜珈課之類的,強迫自己空出時間來。

我覺得運動比較無法強求,因為有時候照顧小孩真的佔去全部的時間了,

假設家人可以幫忙,那麼找時間托嬰,自己去散步也很好。

適時地為自己安排運動的機會,一定會讓身心狀況變好的!

(心法: 從"明天再去"改成"明天再休息,今天撐一下")

 

我個人的經驗是,在身體恢復完全(約兩個半月)後,

我每天會找一件事完成,例如出門採買或散步,

如果無法出門,就在家做瑜珈、鄭多燕或是採踏步機,運動完剛好洗澡。

 

4. 善用身邊的協助/資源

前幾個月的育嬰生活非常辛苦,不要不好意思尋找協助,

我本人一直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女性,一開始也是希望把育兒的工作一肩扛起,

後來才覺得,我的天哪這比經營一家公司還累。

媽媽/婆婆可以給予很多的幫忙,我也是靠著我媽每天中午來顧才能吃頓飯,

如果經濟狀況許可,產前就可以先好找月嫂/到府保母

我當時從月子中心回來,實在太痛苦,非常想找到府保母,

無奈太晚有這個想法,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做功課去找,

不然我一定會請一位保母/月嫂來家裡,至少一個月的時間,

一方面幫忙照顧孩子,一方面讓我學習如何照顧寶寶。(就當作繳學費,一定值得!)

 

5. 訓練隊友的同時也體諒隊友

我覺得隊友的表現在整個育兒人生中佔有極度關鍵的角色,

不只是行動上,還有心境上,

如果隊友可以幫忙做家事或是照顧小孩,真的會幫助超大,

不但是實際分擔了工作,媽媽也會感到心情愉快,覺得"我不是一個人"~

照顧小孩真的非常累,看著隊友過著"跟之前差不多的生活",

真的會氣到哭!!

其實隊友是需要被訓練的,要清楚地告訴他你現在需要甚麼幫助,

常常隊友是因為根本不知道要做甚麼,所以甚麼都沒做。

另外,我也覺得要給予一些體諒,因為男人天生在這個方面比較不擅長,

有個說法說,女人從懷孕就開始學習當媽媽,但男人是孩子叫爸爸才知道要當爸爸了~

除了一直去想"我的隊友怎麼都不幫我",

還不如給予一些體諒和指導,有耐心的告訴他,"請你做甚麼"

如果可以就適當的分配固定的家務給爸爸、分配照顧孩子的時段

自己也要忍住不要一直想著去幫忙,要放手讓爸爸跟孩子一起成長。

 

#拔拔特輯

father.jpg

 

 

這些是我四個月以來的育兒心得,萬事起頭難,尤其是新手媽,

重點就是"任何事都不要給自己壓力"

要開心、要慢活、要健康,

希望與即將迎接新生兒或是正在努力中的媽媽一起分享 :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isBoB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